2003年10月29日

The Hours 時時刻刻

The Hours
2002


因為已經討論完吳爾芙的《Mrs. Dalloway》的緣故吧
這次看配上字幕大螢幕的《The Hours》時
覺得很多話語都變得相當meaningful
而整部電影也掌握住吳爾芙小說的部分精神

比第一次看時能掌握的部分多了很多
雖然在細微情感部分很多時候還是似懂非懂
可是這種似乎了解到什麼的似懂非懂依然讓我哭得很難過
在理查選擇跳樓結束生命的那時候
這種自由的方式怎麼讓我這麼難過啊
覺得好痛心好難過
雖然或許我應該替理查的選擇感到欣慰
但另一方面卻又覺得理查的態度是模稜兩可曖昧不明的
不同於最後也選擇死亡的吳爾芙
那是非常正面的態度,這點是可以肯定的

如果最後沒有將死轉向對生的體悟
那這實在是悲傷的電影了我覺得
但對生的體悟無庸置疑是吳爾芙小說及電影本身最精彩的部分了
是這樣的正面積極的體悟提昇了要傳達的意義
當了解到吳爾芙透過克勞麗莎在小說最後要展現的
不光只是對Septimus的死亡正面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克勞麗莎由了解死轉而選擇生
那時候對我來說是相當程度感到震憾的
電影裡把這樣的體悟放在蘿拉和克勞麗莎身上
私以為蘿拉的部分最是動人
在她面對死亡的時候了解到自己卻是沒有死亡的勇敢
但她沒有選擇回去再為虛偽的幸福製造蛋糕
或是因此轉而覺得自己的生命是幸福的
反而是反了我當下的預期選擇離開家庭
回想起蘿拉在臥室門前的內心複雜掙扎的情感表現
實在非常動人
那個面臨死的經驗最後讓她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的方式

還有茱麗亞形容回來參加派對的人就像是過去的鬼魂
聽到這句話時我感到一絲莫名的難過
很多的時候,我們越想丟棄的一段過往越是會糾纏著我們
特別是當我們以為我們已經遺忘了那段的過往時
卻發現那段過往其實一直沒有消失
又如鬼魅返回現在時
那往往是難以承受的苦痛和悲傷啊
或許因為自己就是個老是跟過去記憶糾葛不清的人吧
我總是常和述說過去的電影產生共鳴

還有三個女人的表現實在太精彩了
妮可在車站那段把intensed情緒表現得很好
可是最最動人的我覺得是Julianne Moore
她把壓抑狀態下情感的收放、回顧過往情感的波動傳達得非常動人
真覺得奧斯卡才是應該頒給她的啊
茱麗安真的表達得很棒
還有Ed Harris 也很棒

還有我知道自己終究不會是吳爾芙那樣的人
那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
吳爾芙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不為她感到悲傷

還有我喜歡克勞麗莎講的對於幸福的體悟
不是從那一刻之後才開始的
那個當下就是幸福,the moment
很動人

這是電影最後(或許說是最前)吳爾芙的旁白:
Virginia Woolf: Dear Leonard,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know i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Leonard, always the years between us, always the years, always
the love, always...the hours...


And this is Virginia's farewell letter to her husband:

Virginia's Farewell Letter to Her Husband:

'Dearest, I feel certain I am going mad again. I feel we can't go
through another of those terrible times. And I shan't recover this
time. I begin to hear voices, and I can't concentrate. So I am
doing what seems the best thing to do. You have given me the
greatest possible happiness. You have been in every way all that
anyone could be. I don't think two people could have been happier
till this terrible disease came. I can't fight any longer. I know
that I am spoiling your life, that without me you could work. And
you will I know. You see I can't even write this properly. I can't
read. What I want to say is I owe all the happiness of my life to
you. You have been entirely patient with me and incredibly good. I
want to say that - everybody knows it. If anybody could have saved
me it would have been you. Everything has gone from me but the
certainty of your goodness. I can't go on spoiling your life any
longer.

I don't think two people could have been happier than we have been.

V.'

Oct. 29凌晨

1 則留言:

playboymommy 提到...

情緒平復下來之後
我突然覺得不曉得那天觀影過程為什麼我會激動得差一點哭出聲來
it's so unbearable
我記得那天腦子裡曾經浮現出這句話

覺得其實編劇導演把情感處理得很節制
那種動容是會讓人靜靜地流淚
不是劣質電影超煽情的拍法

而且發現有很多地方其實我並不懂
我似乎把理查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原因讀錯了讀偏了
如同我不了解他對蘿拉的態度
以蘿拉為原型的角色在理查的書裡的結局是死了阿

有網友認為蘿拉是在面對死亡那一刻發現不想死
因而決然選擇離開她不愛的虛偽的家庭
我覺得不是這樣的
雖然我也還沒有想清楚,可是我覺得不是這樣的
我以為不想死跟死不了之間是有隙縫、不盡相同的
想死死不了更包含了兩個方向的拉扯
而她真的不愛她的家嗎
我以為臥房前的情感掙扎暗示了很多
或許應該說她最後選擇愛自己多一些
選擇自己認為的幸福
兩個人對幸福認知的差距是事實阿

並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能成為一個好母親或是好太太的
特別是定義下的好隱含的是許許多多的expectation
是別人的expectation 而不是當事人的期望

而仔細讀了吳爾芙寫給丈夫的信之後
又懷疑起我原先的解讀了
吳爾芙肯定過去和李奧那多在一起的幸福
但因為她不想"go on spoiling your life any longer"
所以選擇這條路?
可是這樣會不會自以為是了點呢?
究竟這樣的著想是不是能為必須接受殘酷事實的生者所接受呢

吳爾芙在電影裡說:死者是為了讓生者更能珍惜生命

終究是因為對幸福認知的轉變吧
突然發現這不只是一部關於死亡的片
還是關於幸福關於愛的電影

大家都要得到自己的幸福
大家都要活得快樂啊(真心)

Oct. 31, 2003



另外,還是覺得吳爾芙對自己自殺行為的解釋不夠豁然開朗
許或我在意的還是這究竟是不是一個自以為是的行為
無法苛責吳爾芙的動機啊,她做這個決定甚至是令人動容的
理查也一樣
可是真的每個人都會像電影裡的克勞麗莎嗎?

至少我知道我不可能就如此釋懷
就算我了解我愛的人做這樣舉動的心意是為何
這對我而言還是太殘忍


幸福的認知,愛人的方式,唉唉

Nov. 3, 2003

張貼留言